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首页
流派
作者
年代
专题
搜索
流派
国画
选择流派
篆刻馆
楷书馆
行书馆
草书馆
楹联馆
手扎馆
隶书馆
篆书馆
作者
国画
选择作者
颜真卿
董其昌
王铎
赵孟俯
褚遂良
吴昌硕
赵之琛
李邕
柳公权
郑道昭
欧阳询
文征明
吴大澄
李叔同
邓石如
傅山
祝允明
俞樾
王羲之
黄庭坚
年代
国画
选择年代
清
近现代
明
唐
元
汉
北魏
北宋
隋
宋
东汉
南宋
东晋
西汉
战国
春秋
西周
现代
南朝
秦
三国
西夏
南北朝
晋唐
晋
西晋
商
东魏
三国曹魏
三国·魏
金
辽
五代十国
周
北朝·北魏
三国·吴
北齐
东夏
五代
曲氏高昌
行书兰亭诗
此为柳公权书王羲之等人兰亭宴会上所赋诗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绦绢本,乌丝栏,行书。宋《宣和书谱》中着录,明代曾刻入《戏鸿堂帖》,后入清乾隆内府,为《兰亭八柱帖》之第四柱。此帖笔力遒逸,郁勃顿挫;结字意态烂漫,每于险中生态;而枯润纤秾掩映相发,干笔、湿墨多韵趣。锋劲处如剑光凛冽,游丝细笔亦似铁铸钢浇,中间杂以小楷,“似无意发之,绝得晋人心印”。王世贞说:“骤见之恍然若未识,久看愈妙”,“乍看之亦似有一二俗笔,而久之则俗者入眼作妩矣。”
【查看详情】
王献之送梨帖后跋
【查看详情】
苻璘神道碑
《苻璘碑》(838年作,六十一岁作)。李宗闵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宽四尺五寸三分,为柳碑中最显要者。石在富平县,“十年动乱”中被毁。此碑历代享有盛名,《金石录》、《宝刻类编》、《集古求真》等均有着录。此碑与《冯宿碑》字虽较小于《玄秘塔碑》,但同样魄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神理骏发。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之致。”此谓雄浑中有秀媚之色。
【查看详情】
金刚经
《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作)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锺(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
【查看详情】
回元观钟楼铭
《回元观钟楼铭并序》(836年,五十九岁)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柳书向又一纵深渐进。
【查看详情】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843年,六十六岁作)此碑崔铉撰文,柳公权奉敕书,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传拓,因此流传较少,北京图书馆藏有北宋之拓本。此碑和《玄秘塔》相隔二年,总体风格相近,法度谨严,精魄强健,然而也有细别。《玄秘塔》极劲健,此碑则雄厚;前者极露筋骨,后者凝炼温恭;前者较遒媚,后者则较端重。此碑刻工也极精,或认为柳书传世最佳者。孙承泽说:“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笔。”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查看详情】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841年,六十四岁作)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虚舟题跋》云,“诚是极矜炼之作。”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查看详情】
送梨帖跋
《送梨帖跋》可以充分体会到柳公权的笔墨风神。这是柳公权五十一岁时在王献之《送梨帖》后的跋,小楷四十三字。此跋没有碑版中字的拘谨,而自然映带;没有怒张之筋骨,而笔致含蓄;没有平正均匀之苛求,而自有真趣。此跋世人誉为“神品”。
【查看详情】
金刚经-1
《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作),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锺(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
【查看详情】
1
2
3
4
…
18